“伊爾比斯”是家原有8000多工人的服裝企業,現在設備大多閑置,車間空蕩盪 本報特派比什凱克記者 王衛平 攝本報比什凱克專電(特派記者王衛平)“伊爾比斯”至今仍是前蘇聯範圍內甚至歐洲的知名品牌。這家始建於1941年,鼎盛時期擁有8000多名員工的大型服裝企業,如今滿打滿算只剩下270支票借款人,且使用的機器大多產於1979年。一名照看3台機器的女工一天才能加工10件服裝。
   昨日,該支票借款企業白髮蒼蒼的總經理見到“陝商中亞考察團”,聽到了他們願意出資合作時,仿佛看到了自己企業重生的希望。
  總統府旁紡織長灘島工月薪200美元
   在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,幾乎沒人不知道“伊爾比斯”的位置,因為它緊靠總統府,就在著名的瑪納斯廣場旁邊。“伊爾比斯”現任總經理名叫伊瑪拉利耶夫。聽說本報和中亞陝西商會組織的考察團要來考察,他特意建議員工們放棄周末休息,加半天班,迎接中國商人usb考察,也給自己的企業一次重生的機會。
   伊瑪拉利耶夫說,早在1941年,這個工廠就開始建設,後經前蘇聯多次擴建,形成了從棉花紡線、織布,漂染,再到加工成衣的龐大產業鏈條,最輝煌時有8000多名員房屋貸款工,“那時候,誰要能穿上我們的衣服是非常驕傲的,我們的商品也曾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中國,但是現在情況變了。”隨著前蘇聯解體,像“伊爾比斯”一樣的許多大企業都因各種原因沒落了,來自中國廉價優質的產品嚴重壓縮著“伊爾比斯”的市場規模,他們都快支撐不住了,僅剩下的270人,大多每月只能賺到200美元,而總經理的工資也不過500美元。
  中國商人願出資改造舊廠房
   隨後,伊瑪拉利耶夫帶領考察團參觀了自己企業目前尚在運轉的車間。在總統府旁那棟漂亮的建築內,笨重的機械慢慢地轉悠著,織一件毛衫需要一個多小時。在成衣車間,女工們在硬紙上畫出圖形,再按照圖形在布料上畫出形狀,然後裁剪成口袋、袖口等,然後用腳踏式縫紉機縫製。
   代表著企業最先進理念的設計室只有兩名年輕姑娘,她們用鉛筆畫出了卡通人,用來提供創作靈感。而另一間制衣車間的牆上則掛著許多陳舊的服裝紙樣,這是他們的數據庫。過去30畝地大的織布車間已被壓縮到不足20平方米,破舊的廠房有的堆放著舊機器,有的租給別人當倉庫。
   “我們早就用機器裁衣了,一刀下去就是幾十套。設計用的是電腦,怎麼這裡還用手畫?”考察團成員孫智廣說,他有一個較大型的服裝、床上用品加工企業,設備和技術都比較先進,他可以投資設備,也可以合資。
   “設備、樣式、技術我們都缺,但我們不想放棄自己的品牌,只要保留品牌怎麼合作都行。”伊瑪拉利耶夫誠懇地說。
   考察團中其他人商人也對此項目非常感興趣。還有幾位商人看上了這棟建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,他們願意出資把工廠外遷,將現有的廠房改造商業用房或寫字樓出租。
   “我們迫切需要中國朋友的幫助,你們提出的合作思路都可以談。”伊瑪拉利耶夫認真地說。
   隨後,雙方互換了聯繫方式,相約再談。  (原標題:“我們非常需要中國朋友幫助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76trja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